为什么孩子刚开始学什么都很有兴趣,但渐渐又没兴趣不爱学呢?
关于兴趣,其实孩子对所有新生事物都有兴趣。兴趣有点像什么呢?有点像火柴盒里的火柴棍,一个火柴棍它所引起的火是很小的,所以兴趣是要呵护它的。
既然有这个兴趣为什么他又不爱学了?这要怪我们家长。因为家长上来就把大团木头直接嗨在小火柴棍上,一铺就肯定灭了。
我们现在孩子一有点兴趣,家长各种班就报上了,比如钢琴班、书法班……然后就要孩子开始吃苦。这个就像大劈柴一样,孩子坚持不下来就对了。这也说明大人不管是家长也好、老师也好,都不懂得教育的规律,是大人做错了,而不是孩子。所有孩子的兴趣就像小的火苗,它需要呵护,它是吃不了大苦的。
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?应该是想方设法先把这个小火苗呵护起来,直到变成熊熊的大火。也就是小火柴棍的时候,你得先加点小的劈柴、纸啊、易燃的东西,先把这火拢得大一些之后,你的大劈柴才能上。
所以孩子有了一个兴趣应该怎么办? 就要让他憋着。憋到憋出大火来才香,憋出大火来才能抗得住压力。家长不应该孩子一有兴趣,你马上就要让他学;而是有这个兴趣,你先不让他学,时间长了就憋出大火来了,他自然就会好好学了。
日本有一个小提琴家,他教学生就有个特点,就是天天让你听,就是不让你动手,一年之后才允许开始学,才开始动手。再举个例子,大家可能不会骑马,如果会骑马的人都知道,就是一个马,如果你要信马由缰,马就不会跑得快,它就只是走走。你要想让它跑起来怎么办?你得使劲勒它。想让它跑你就勒着它,不让它跑,然后它就不断地刨着蹄子,你一旦一松手的时候,这马就一下子驰骋出去了。
这个道理很适用于我们孩子如何由兴趣转变成自主学习这个关系,这是同样的道理,就是“欲擒故纵”。
在我们做的校外校里,很多课都是刚来的孩子只让看,不让上,比如中医课、昆虫课……大孩子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,小孩子就跟随着、看着听着,几乎所有小孩子跟随一段时间后都会问家长:我什么时候能正式上这个课?一旦他有资格上这个课,就会非常专注和珍惜。
总结:兴趣是火柴棍,不能直接点大劈柴,一定要呵护,把兴趣憋出熊熊大火,再去加大劈柴。家长要克欲,欲擒故纵。